生年不满百
佚名〔两汉〕
生年不满百,常怀千岁忧。
昼短苦夜长,何不秉烛游!
为乐当及时,何能待来兹?
愚者爱惜费,但为后世嗤。
仙人王子乔,难可与等期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人生在世只有短短几十年,却常常怀有无限的忧虑苦愁。
总是埋怨白昼太短而黑夜漫长,那么何不拿着烛火夜晚游乐呢?
人生应当及时行乐才对啊!时不我与又怎可等到来年?
愚笨的人锱铢必较吝啬守财,死时两手空空被后人嗤笑。
像仙人王子乔那样修炼得道成仙,恐怕难以再等到吧!
注释
千岁忧:指很深的忧虑。千岁,多年,时间很长。
秉烛游:犹言作长夜之游。秉,本义为禾把、禾束,引申为动词,意为手拿着、手持。
来兹:就是“来年”。因为草生一年一次,所以训“兹”为“年”,这是引申义。
费:费用,指钱财
鉴赏
思想意义
从全诗来看,这首诗即以松快的旷达之语,对世间的两类追求者予以嘲讽。
首先是吝啬聚财“惜费”者,生年不足百岁,却愚蠢到怀千岁忧,以“百年”、“千年”的荒谬对接,揭示那些活得吝啬的“惜费”者的可笑情态。
“昼短苦夜长,何不秉烛游”!“游”者,文中的“游”与后文所提到的“为乐当及时”的“乐”都与常人理解的有异意,游及乐并不是那种酒池肉林,歌舞升平的放纵肉欲,是文人雅士的寄情山水,把酒言诗,忘却失意不得志之情殇的一种积极健康的享受生活之乐。这种乐也是建立在热爱生活基础之上,更是以旷达狂放之思,表现了人生毫无出路的痛苦。
创作背景
此诗是《古诗十九首》之一,收入《昭明文选》。有一种说法认为作者是枚乘,但李善不置可否。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编纂《文选》的时候,因为作者的姓名已不可知,所以编排的时候放在东汉李陵诗歌的前面。现在一般认为,这十九首诗都是东汉时候的作品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徐中玉 金启华.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(一).上海: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,1999:237
2、
马茂元.古诗十九首初探.西安:陕西人民出版社,1981:21
简析
《生年不满百》是一首文人五言诗。此诗感慨人生苦短,劝人通达世事,及时行乐,不必为那些毫无益处的事而日夜烦忧,并讽刺了那些爱财吝啬者不懂得人生真谛,是愚昧无知的;同时也表现出人生毫无出路的痛苦。诗的前四句极言人生短暂,主张人应当及时行乐;后六句进一步阐明游乐人生中的三种主张:要及时、不惜费、不要企慕神仙。全诗思路清楚、对比明确、达意深刻,充满了对人世欢乐的追求留恋,甚至指斥了企慕神仙的虚妄。
伯夷叔齐
司马迁〔两汉〕
伯夷、叔齐,孤竹君之二子也。父欲立叔齐,及父卒,叔齐让伯夷。伯夷曰:“父命也。”遂逃去。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。国人立其中子。
于是伯夷、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,盍往归焉。及至,西伯卒,武王载木主,号为文王,东伐纣。伯夷、叔齐叩马而谏曰:“父死不葬,爰及干戈,可谓孝乎?以臣弑君,可谓仁乎?”左右欲兵之。太公曰:“此义人也。”扶而去之。武王已平殷乱,天下宗周,而伯夷、叔齐耻之,义不食周粟,隐于首阳山,采薇而食之。及饿且死,作歌。其辞曰:“登彼西山兮,采其薇矣。以暴易暴兮,不知其非矣。神农、虞、夏忽焉没兮,我安适归矣?于嗟徂兮,命之衰矣!”遂饿死于首阳山。《史记》
兰若生春阳
佚名〔两汉〕
兰若生春阳,涉冬犹盛滋。
愿言追昔爱,情款感四时。
美人在云端,天路隔无期。
夜光照玄阴,长叹恋所思。
谁谓我无忧,积念发狂痴。